下面介紹幾種異常苗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 1、深播苗,因前茬秸稈較多,旋耕機在翻耕時切草不均勻,播后遇上大雨,在秸草較少或無秸草地段極易造成埋種過深,表土板結,出苗遲緩,甚至麥苗不能正常出苗,或出苗后莖細、葉小、尖黃、株少、蘗少,發(fā)生這種情況,應在墑情適宜時立即用齒耙進行麥地松土、清棵,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進及時出苗和分蘗。 2、疙瘩苗,在播種量過大,播種技術不精時,往往會出現(xiàn)播種后的麥苗成疙瘩苗。耕地技術不好,土塊不碎,大坷垃多;或播種行走時步子不均勻,在行走慢的地方也常有疙瘩苗出現(xiàn)。防止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一是掌握科學合理的播量,播前做好種子發(fā)芽率測定。二是播前精細整地,力爭土粒細碎。對于播種過密形成的疙瘩苗,應用中耕技術及早把多余的苗子除掉。 3、立針苗,播種質(zhì)量差,播種量過大,播種過深或播前整地不精細,播后鎮(zhèn)壓時嚴重壓苗等都易形成立針苗。另外,有時為防麥苗受凍,施用土雜肥蓋麥苗,蓋得厚,到春季起身時,也容易形成立針苗。立針苗葉片針形,分蘗少,葉片少,麥苗長得細,長相差,形不成足夠的分蘗。為防止出現(xiàn)立針苗,在提高整地質(zhì)量和掌握適宜的播量的同時,還應注意把握合理的播種深度,一般以3--5厘米為宜,防止過深過淺。不論哪種原因形成的立針苗,都要扒土、中耕去掉多余的麥苗。并及時對立針苗進行施肥澆水,盡快讓立針苗健壯生長。施肥宜澆2%--5%的尿素或磷酸二銨溶液。 4、缺苗斷壟,主要是地力墑情不好,或地面不平,澆水不勻;小麥發(fā)芽率不高。 預防措施:一是精細整地,地要平整。二是足墑播種,如果播種時土地欠墑,一定提前一周澆水,待水分適宜時再播種。三是一定做好麥種的發(fā)芽試驗,發(fā)芽率低于95%的不要用做麥種。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xiàn)在 中國農(nóng)資聯(lián)盟 版權所有 網(wǎng)絡經(jīng)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