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三項農業(yè)成果獲國家科技大會獎勵 [復制鏈接]

二維碼

挺:0 | 貶:0 | 收藏: 0 | 閱讀數(shù):4322 | 回復數(shù):1

通過中國農資聯(lián)盟認證的首席技術專家,擁有良好的植保技術以及職業(yè)口碑。 發(fā)表于: 2014-1-13 18:50: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1月10日,我省共有21項成果,在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獎。其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農業(yè)成果有3項,包括1項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和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農村大眾報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獲獎者,了解成果的內容及其推廣應用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高油酸花生,
新增純收益82.02億元
  山東省花生研究所研究員禹山林主持完成的“高產高油酸花生種質創(chuàng)制和新品種培育”獲得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
  長期以來,我國高油酸花生品種缺乏,花生育種中面臨高油酸種質資源創(chuàng)造困難和高油酸性狀選擇技術落后等難題。禹山林率領的團隊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進行研究,育成了2個高油酸花生新品種花育19號、花育23號和1個超高油酸花生新品種花育32號。到目前為止,這3個高油酸新品種累計推廣達5028.90萬畝,新增純收益82.02億元。
  他們還發(fā)明了花生體細胞雜交、胚輻射誘變種質創(chuàng)制新技術及組培苗嫁接保存變異材料新技術;發(fā)明了以Δ12脂肪酸脫氫酶基因(FAD2)為標記的高油酸性狀選擇技術。這一技術發(fā)明和應用成果,得到多位院士的高度評價。
    鹽堿地里種棉花,
已累計推廣5643萬畝
  由山東棉花研究中心研究員董合忠領銜完成的“濱海鹽堿地棉花豐產栽培技術體系的創(chuàng)建與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眾所周知,在濱海地區(qū)鹽堿地里種植棉花困難重重,成苗難、熟相差、肥效低、用工多。針對這些難題,董合忠率領有關科技人員歷經20年潛心研究,創(chuàng)建了以誘導根區(qū)鹽分差異分布促進棉花成苗為核心,分類施肥、熟相調控和輕簡管理為關鍵內容的濱海鹽堿地棉花豐產栽培技術體系,實現(xiàn)了含鹽量0.7%以下的重度鹽堿地棉花一播全苗。采用這項技術在鹽堿地里種棉花,增產10%至30%,還能省工20%以上。
  這項新技術連續(xù)6年被農業(yè)部定為全國主推技術,推動了我國棉花產區(qū)向濱海鹽堿地成功轉移。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截止到2013年,已在津、冀、魯、蘇4省市累計推廣5643萬畝,4省市鹽堿地棉田所占比例已由2000年的15%上升到2012年的45%、2013年的50%。通過節(jié)本增產,新增經濟效益110多億元。
    蘋果貯藏保鮮技術,
帶來效益170多億元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濟南果品研究院研究員胡小松主持完成的“蘋果貯藏保鮮與綜合加工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獲得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這是我國蘋果采后產業(yè)獲得的第一個國家科技進步獎。
  蘋果采后,如何貯藏保鮮、綜合利用,提高經濟效益,是科研單位、企業(yè)和果農十分關心的問題。胡小松等人從理論研究、技術開發(fā)和產業(yè)應用三個層面開展系統(tǒng)研究,經過30多年攻關,取得了多項創(chuàng)新與突破。一是自主開發(fā)了二氧化碳高透性保鮮膜,構建了“低溫+自發(fā)氣調袋+保鮮劑”的簡易氣調貯藏模式;二是構建了適合我國蘋果濃縮汁加工的技術體系,解決了長期困擾我國蘋果濃縮汁的褐變、農殘超標等質量安全問題,大大提高了濃縮汁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三是建立了蘋果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技術體系,為全果利用開辟了新途徑。
  項目組開發(fā)的新技術、新標準已經推廣到全國20多個省市,推動了我國蘋果產后保鮮技術現(xiàn)代化、標準化進程;蘋果濃縮汁加工技術應用企業(yè)生產能力已由2002年技術應用前的5家工廠8條生產線增加到2012年的26家工廠37條生產線,全國蘋果濃縮汁出口量從7.4萬噸增至近59萬噸,國際市場份額則由8.6%增至60%以上。該項目實施以來,促進了農民增收,同時帶動了包裝、運輸?shù)认嚓P行業(yè)的發(fā)展,增加經濟效益170多億元。
黃杰蘭QQ510704014
發(fā)表于: 2014-1-13 19:19:26 | 只看該作者
不錯,祝賀一下。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