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農村報訊 (記者郭任旭 實習生鄭展能)5月27日,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主辦,農業(yè)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九三學社中央、中國合作社信息網支持的“北京大學首屆農本論壇”在京召開。 論壇上,格萊珉基金會對外分享其在中國農業(yè)領域的實踐——中國貧困記分卡。針對合作經濟組織主題,國內多位學者亦就合作社法的發(fā)展進行了討論。對于2013年首次出現在中央一號文件的家庭農場,農業(yè)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陳建華指出,北方、南方較適合中國國情的家庭農場規(guī)模分別是60畝及30畝。 貧困記分卡針對性扶貧 論壇上,格萊珉基金會亞洲脫貧項目組的負責人Cris Lomboy指出,貧困人群的金融需求長期被忽視,為此,格萊珉基金會在中國農業(yè)領域開發(fā)了中國貧困計分卡制度,以此來評估受助人信息。 據介紹,中國貧困記分卡就是一個簡單、快捷、客觀、實惠的貧困評估工具。它可以從管理的角度,對農民某一個時間點的貧困狀況進行評估,并跟蹤變化。Cris Lomboy舉例說,比如對家庭成員的數量、6歲以下或60歲以上家庭成員的數量、家庭成員的學歷等指標進行記分,并相加。得分越高,越不可能貧困,評分越低,越有可能處于貧困。 完成記分后,扶貧工作可輕易開展。扶貧組織可更輕易地評估農村家庭的貧困水平,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可根據不同貧困地區(qū)、家庭的需求,設計扶貧產品。 利用記分結果,可監(jiān)控扶貧產品的效果以及扶貧對象的脫貧或提升狀況。“一旦貧困記分沒有明顯提升,就說明扶貧金融產品的效果不佳,這樣,相關部門可以作出反應,改善產品。”相關人士介紹,通過記分,扶貧金融工作將變得更具針對性和操控性。 農民合作社全國破73萬家 除了金融扶貧,論壇還對另一主題——合作經濟組織進行討論。 自2007年7月實施《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法》以來,我國農民專業(yè)合作社保持快速發(fā)展的勢頭,據介紹,我國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每月增加1萬家,目前已突破73萬家,廣泛分布在種植、畜牧、農機、漁業(yè)、林業(yè)、民間傳統手工編織等各個產業(yè),且助農增收明顯,入社農戶收入比非成員同業(yè)農戶收入高出20%以上。 但隨著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的日益壯大,《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法》對其束縛也日漸凸顯!疤摷俚怯洭F象普遍存在;成員與合作社財產權屬及財產利益界線不清,國家財政補助形成的財產歸屬不明;合作社內部共擔風險的機制沒有形成,惠顧返還原則不能有效實現。”在《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法》起草人之一、中國農業(yè)大學教授任大鵬看來,《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法》的停滯,令合作社發(fā)展受阻。 任大鵬認為,《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法》應明確合作社與成員之間的財產權利邊界,并明確成員出資方式;完善治理結構,通過賦權、監(jiān)督等方式妥善處理決策效率與成員治理權保護的關系;完善責任制度,在保障交易安全的同時,最大限度降低成員的出資責任與交易風險。 他還認為,有必要設立聯合社制度,放寬合作社營業(yè)范圍限制,并明確土地股份合作社、資金互助合作社、社區(qū)股份合作社和鄉(xiāng)村綜合合作社的法律地位。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在 中國農資聯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