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為了防病殺蟲,農民們在種植過程中不斷加大化學農藥使用量的現象比較普遍。”南京農業(yè)大學植保學院植病系教授郭堅華說,生物農藥、生物肥料被稱為“綠色農藥”,其通過不同原理,可使農作物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強,取代有毒的化學農藥,確保食品安全。 使用“綠色農藥”,農產品“無藥殘”還能增產 據山東濰坊當地的農民解釋,之所以使用劇毒農藥,和其生產過程中病蟲害太多有關。 “為了防病殺蟲,農民們在種植過程中不斷加大化學農藥使用量的現象比較普遍。”南京農業(yè)大學植保學院植病系教授郭堅華說,生物農藥、生物肥料被稱為“綠色農藥”,其通過不同原理,可使農作物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強,取代有毒的化學農藥,確保食品安全。 她以自己研制的生物制劑“蔬得康”舉例:“蔬得康”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名叫“芽孢桿菌”的活菌,在土壤中加入這種菌后,它可以在農作物根部形成生物膜,讓農作物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同時阻止病原生物入侵農作物,同時,誘導農作物自身的抗病、抗旱抗?jié)衬秃!笆叩每怠敝羞有活性微生物分泌蛋白酶、有機磷降解酶等物質,可以將板結的土壤中難以被吸收的大分子降解成小分子,增加土壤的肥力,增產增收。 “相當于給農作物打了疫苗!惫鶊匀A說,甜瓜在種植過程中容易遭遇連作障礙,即在同一塊地里,第一年長得很好,第二年開始就會因為根結線蟲病、枯萎病等發(fā)生死棵現象,導致產量大減。今年2月份,他們給江蘇的一位種植戶免費使用了“蔬得康”,兩個多月后,同時栽種的甜瓜株高、產量提高近1倍,畝產收入提高了八九千元。 需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農戶不愿為“無藥殘”費事 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無毒、效果好,但是農民們卻不太愿意用。 “‘蔬得康’去年開始批量生產并向市場推廣后,除了一些試用過的種植大戶,單個的農戶們基本上不會主動購買!必撠熗茝V“蔬得康”的南京新果園生態(tài)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綜合部經理陳劉軍介紹。 據了解,農戶嫌麻煩、對其作用認識不夠、成本略高是其銷售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生物農藥受自然因素影響大。天氣過熱、原有土地農藥殘留太多等原因,都會影響效果!苯瓕巺^(qū)橫溪鎮(zhèn)西瓜種植戶王宏財說,農民希望“藥到蟲死”,而生物農藥多數需要在種植之前使用,施藥時又要注意溫度、濕度,若干天后才有效果!岸遥镛r藥的成本相對偏高,大概比化學農藥高出1/2! 一位農戶還表示,因為市場監(jiān)管不嚴,即使使用超標的有毒農藥,他們的農產品照樣能賣掉,“不需要費那個事! 據介紹,“蔬得康”只是眾多生物農藥、生物肥料銷售現狀的一個縮影。由于日子不好過,不少企業(yè)已經關停并轉。 據江蘇省農林廳藥檢所證實,全國從事生物農藥原藥和母液生產的廠家,從2000年的100家下降為2012年的75家。江蘇省生物農藥生產企業(yè)中,生產井岡霉素的企業(yè)從最初的36家降到目前的8—10家,生產Bt(含蘇云金桿菌)的企業(yè)由當年的70多家,降為6—8家。我省是農藥生產大省,生物農藥產量占全省農藥總產量比例的不到1%,7家農藥上市公司中,沒有一家真正涉足生物農藥。在江蘇農藥銷售市場中,生物農藥所占比例不足20%。 建議加強監(jiān)管加大補貼,激勵農戶使用 郭堅華認為,盡管生物農藥的推廣速度緩慢,目前所占的份額還比較小,但隨著社會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生物農藥取代化學農藥是趨勢。 她建議,為促進生物農藥盡快推廣,一方面市場要加大對農產品農藥殘留的監(jiān)管,科研部門和生產企業(yè)要加大研發(fā)、提高產品質量,讓農民有更好的生物農藥、生物肥料進行選擇,另一方面,有關部門應采取積極措施,扶持和促進生物農藥的發(fā)展。 “比如上海規(guī)定,經過驗證,毒性低、效果好的農藥,農民購買時可以給一半補貼,此外,各區(qū)政府還會給30%左右的補貼。這樣,農民自己只需要出20%的費用就可以用上無毒的生物農藥!彼f。 江蘇省農科院研究員陳志誼認為,要推廣生物農藥,還必須讓農產品實行真正的優(yōu)質優(yōu)價。“否則,農民花大力氣、大本錢種出來的蔬菜水果和普通蔬菜水果一個價,他們肯定不愿意。” 本報記者 談潔 山東毒生姜事件再次將食品安全問題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農產品生長過程中,如果使用生物農藥、生物肥料,既可避免蟲害,也可避免農藥殘留,農產品的食品安全難題就可以得到解決。但是,現實生活中,生物農藥在銷售過程中卻遭到冷落。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在 中國農資聯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