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水稻”抗旱高產新品種可以種了嗎 [復制鏈接]

二維碼

挺:0 | 貶:0 | 收藏: 0 | 閱讀數:3309 | 回復數:0

發(fā)表于: 2012-12-19 09:29: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植保農技
      相關專家指出:“高粱-水稻”抗旱高產新品種尚在試驗階段

  近日,接到農民讀者來電詢問,前段時間有關媒體報道的,一種由四川都江堰市某公司培育的“高粱-水稻”新品種高產一事,是否屬實,可否試種。記者隨后對此進行了相關采訪。

  都江堰市農發(fā)局農技站農藝師付貴明表示,他們此前也曾接到部分農戶的類似咨詢。據他們了解,實際情況和媒體報道存在一定出入,該品種并未經過有關部門的審定,是不能合法推廣的品種。

  起因:報道稱 “水陸兩棲”產量高

  通過查詢,記者發(fā)現,關于“高粱—水稻”,此前的確有多家媒體給予報道。

  在這些報道中,無一例外都提到了如下內容:成都百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朱培坤利用植物染色體雜交技術培育出“高粱—水稻”并在川種植成功,經都江堰市農發(fā)局工作人員現場驗證,畝產達到761斤(鮮重)。其中特別提及,“高粱-水稻”因為雜交了高粱的耐旱性,實現了

  “水陸兩棲”——既抗旱,能在坡地甚至鹽堿地種植,又不怕水淹。

  有報道稱

  “在都江堰市的部分田塊的實驗中,該品種在完全無地下水,無人工澆灌,單純利用雨水的情況下,實現了畝產761斤(鮮重),產量高于一般旱稻平均畝產!

  調查:尚在選育試驗階段

  百綠公司科技主管江先生告訴記者,“高粱-水稻”的創(chuàng)始者朱培坤,是一位生物學系植物學專家,提出了利用“植物染色體段體雜交技術”,創(chuàng)造具有重大經濟價值的新型農作物,“高粱-水稻”也是基于這一設想而誕生。

  江先生表示,雖然經過3年的實驗,但目前該品種仍在選育階段,并未形成穩(wěn)定的種子,更沒有通過有關部門的審定,“只是提出一個方向,目前可以說是正在試驗階段,希望能實現此前的設想,培育出一種新種子,既能像高粱一樣抗旱,又不怕水淹!

  采訪中,付貴明告訴記者,此前關于“高粱-水稻”的一些報道并沒有完整反映情況:“這個品種從試種到現在,我可以說是全程參與其中,相關的資料和數據我都有。按照此前的情況來看,至少到目前,這一品種根本沒有體現任何值得推廣的價值!

  農發(fā)局:抗旱試驗缺乏科學依據

  據付貴明介紹,關于“高粱—水稻”抗旱能力,百綠公司并未提供這方面相關的證明材料,在都江堰市山坡旱地試種也沒有進行過嚴謹的對比試驗,缺乏科學依據。

  “事實上,‘高粱—水稻’在都江堰的試種,播種時必須人工保證土壤具備充足的水分才能正常出苗,其原理和辦法與旱育秧技術一致,沒有創(chuàng)新。我們這邊的氣候特點之一就是雨水多,‘高粱—水稻’在整個生長期間,雨日多,雨量大,基本能滿足其正常需水要求,所以僅說依賴雨水并不能證明其抗旱程度。”

  關于“高粱—水稻”的產量,付貴明也告訴記者,水稻計產通常采用干產,即田間產量風干打凈之后扣除雜質和水分(允許正常含水量13%)后的產量,并不會采用鮮重這一數據。按照此前媒體報道的“高粱—水稻”畝產為鮮重761斤,只是田間產量,去除雜質和水分后實際平均畝產僅236.5公斤,比該市90年代末引進試種的旱稻相比,畝產低50公斤以上,與都江堰市水稻平均畝產520公斤相比,畝產懸殊300公斤左右,低一半以上。付貴明提供的材料顯示,“高粱-水稻”自2009年至2012年在都江堰市進行試種,其綜合表現是:播種時必須人工保證土壤具備充足的水分才能正常出苗,而且田間發(fā)芽出苗率低,僅60%左右,整體表現不整齊,性狀不穩(wěn)定,植株有高有矮,抽穂不整齊,成熟不一致。

  “從試種階段的表現而言,不能算成功,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形成值得在我市推廣應用的種子!备顿F明說。

  提醒:選正規(guī)種 避免權益受損

  記者隨后就相關問題采訪了省農科院專家并查閱了相關規(guī)定。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管理條例》規(guī)定,經營和推廣的農作物新品種和林木良種,應當經過審定。非法經營或者推廣未經審定通過的農作物新品種或者林木良種的,由農業(yè)、林業(yè)主管部門根據情節(jié)輕重給予警告,沒收種子和違法所得,責令賠償直接損失和可得利益的損失。

  省農科院專家也提醒農戶,一定要從正規(guī)渠道獲取種子,避免選種失敗耽誤農事造成較大損失。

 。ㄎ恼聛碓矗核拇ㄞr村日報)



http://www.2888.tv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