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0多輛裝滿燃料乙醇的大罐車駛出山東龍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門,我國首批用玉米芯廢渣生產的二代纖維素燃料乙醇將投放市場,汽車燃料多了一個新品種。這也意味著人車爭糧的局面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終結。 在該公司門口,一輛輛滿載玉米芯的大車在廠內貨場排起長隊。辛寨鎮(zhèn)王坊村村民丁文東,自己以每噸560元的價格從農戶手中收購玉米芯,然后以590元的價格賣給龍力公司,每天至少能送一車貨,每車大約20噸。據貨場負責人丁德強介紹,收購價格高時,河北、安徽也有來送的,過去農民燒火用的玉米芯如今成了搶手貨。 從龍力生物公司獲悉,該公司的燃料乙醇變性站已經建設完成,并試車成功,可以按照國家標準規(guī)模化生產變性燃料乙醇,成為山東省第一家、國內第五家擁有燃料乙醇定點資格的企業(yè),也是目前唯一的二代纖維素乙醇生產廠家。年產纖維素燃料乙醇6萬噸。 據了解,龍力生物公司的“玉米芯廢渣制備纖維素乙醇技術與應用”項目,獲得2011年度國家技術發(fā)明獎二等獎。纖維素乙醇以玉米芯、玉米秸稈等農業(yè)廢棄物提取完功能糖之后的生物殘渣做原料,屬于第二代燃料乙醇產品,與第一代糧食乙醇相比,不與糧林爭地,不與人畜爭糧,具有資源豐富、成本低廉、綠色環(huán)保、低碳節(jié)能等諸多優(yōu)勢。 據粗略統(tǒng)計,龍力生物公司用玉米芯廢渣生產燃料乙醇每年消耗玉米芯廢渣20多萬噸,節(jié)約汽油等燃料6萬噸,節(jié)約玉米20萬噸左右,為農民每畝增收100多元。據測算,我國以木薯、甘蔗、甘薯、甜高粱等經濟作物為原料每年可生產第1.5代非糧乙醇1800萬噸。以稻草、玉米秸稈、小麥秸稈、稻殼、玉米芯等農林廢棄物,每年可低成本生產第二代纖維素乙醇5000萬至7000萬噸左右,潛力巨大。 去年12月,我國公布了“國家生物質能源‘十二五’規(guī)劃(草案)”,并提出,到2015年,我國非糧乙醇年產量目標為350萬噸,是2011年產量的7倍多。業(yè)內人士預計,隨著糧價上漲和糧食安全問題的突出,第二代非糧乙醇將成為我國燃料乙醇行業(yè)發(fā)展的重點。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xiàn)在 中國農資聯(lián)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