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醚菌酯使用技術手冊! [復制鏈接]

二維碼
農中仁者 發(fā)表于: 2017-11-14 14:49:29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農藥論壇 forum
吡唑醚菌酯是兼具吡唑結構的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1993年由德國巴斯夫公司發(fā)現,2001年登記并上市,目前已用于100多種作物上。由于該化合物優(yōu)異的殺菌防治譜,尤其因具有調節(jié)作物生長,促進植物健康的差異化特點,在國內市場取得較為良好的市場反響。

什么是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
 農藥論壇 forum
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是一種仿生殺菌劑,也許很多人對它不太了解,但說到此類殺菌劑的代表: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大家一定不陌生。
從上圖的化學結構來看,除綠色部分修飾基團的不同,它們都具有甲氧基丙烯酸酯基團(紅色圈出部分)。

● 嘧菌酯  殺菌譜很廣,對子囊菌、擔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綱中的大部分病原菌有效。

● 醚菌酯  殺菌譜不如嘧菌酯廣,但對白粉病等特效。

● 吡唑醚菌酯  相對抑菌活性最強,具有較強的抑制病菌孢子萌發(fā)能力,對子囊菌類、擔子菌類、半知菌類及卵菌類等植物病原菌有顯著的抗菌活性,且具有潛在的治療活性,可用于防治多種作物真菌性病害。吡唑醚菌酯在植物體內的傳導活性較強,可改善作物生理機能,增強作物抗逆性。

這三個化合物都具有保護、治療、鏟除的作用。最大的區(qū)別在于醚菌酯較其他兩個移動性差一些,吡唑醚菌酯較前兩個活性高一些,嘧菌酯滲透性更強一些。

此外,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還有如肟菌酯、啶氧菌酯、氟嘧菌酯等,這里就不逐一介紹了。
吡唑醚菌酯的作用機理及方式
 農藥論壇 forum
線粒體呼吸鏈  
作用機理通過阻止細胞色素b和c1間電子傳遞而抑制線粒體呼吸作用,使線粒體不能產生和提供細胞正常代謝所需要的能量(ATP),最終導致細胞死亡。所以它也被稱為呼吸抑制劑。

作用于線粒體呼吸的殺菌劑較多,但苯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作用的部位與以往所有殺菌劑均不同,因而對于已對甾醇抑制劑如三唑類、苯基酰胺類、二羧酰胺類、苯并咪唑類產生抗性的菌株有效。

作用方式通過抑制孢子萌發(fā)和菌絲生長而發(fā)揮藥效,具有保護、治療、鏟除、滲透、強內吸及耐雨水沖刷作用。

吡唑醚菌酯可以被作物快速吸收,并主要由葉部蠟質層滯留,還可以通過葉部滲透作用傳輸到葉片的背部,從而對葉片正反兩面的病害都有防治作用。吡唑醚菌酯在葉部向頂、向基傳輸及熏蒸作用很小,但在植物體內的傳導活性較強。
吡唑醚菌酯的主要劑型有:乳油、懸乳劑和水分散粒劑等。吡唑醚菌酯還可以制成液劑、油懸劑、可濕性粉劑、粉劑和膏劑等劑型。

吡唑醚菌酯的優(yōu)良特性
 農藥論壇 forum
殺菌廣譜對幾乎所有真菌類(子囊菌綱、擔子菌綱、卵菌綱和半知菌類)病害都顯示出很好的活性,如麥類的白粉病、葉枯病、赤斑病、網斑病、黑腥病,水稻的稻瘟病、紋枯病,以及霜霉病、疫病等具有很好的活性,對疫病的防治更顯重要。
防治結合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并有良好的滲透和內吸作用,可以莖葉噴霧、水面施藥、處理種子等方式使用。

混配性較好能與多種藥劑復配,與苯醚甲環(huán)唑、代森聯、烯酰嗎林等復配效果好,同時還具有增效作用。

植物保健,抗逆增產吡唑醚菌酯除了對病原菌的直接作用外,還能誘導許多作物尤其是谷物的生理變化,如它能增強硝酸鹽(硝化)還原酶的活性,從而提高作物快速生長階段對氮的吸收。

同時,它能降低乙烯的生物合成,從而延緩作物衰老。當作物受到病毒襲擊時,它能加速抵抗蛋白的形成,與作物自身水楊酸合成物對抗逆蛋白的合成作用相同。

即使是在植物不發(fā)病的情況下,吡唑醚菌酯也可以通過控制繼發(fā)病和減輕來自非生物因子的壓力來提高作物產量。

吡唑醚菌酯使用注意事項
 農藥論壇 forum
吡唑醚菌酯乳油藥害   
1注意使用時機吡唑醚菌酯的作用機理,在于抑制病原真菌呼吸作用過程中產生的能量,最終“餓死”病原真菌。正因如此,病菌死得很慢,藥效當然也相對遲緩。所以,這一類殺菌劑的使用時機一定要提前,要以保護劑的身份預防病害,或是在播種前、出苗后或定植的時候等病害發(fā)生初期用藥更能發(fā)揮出藥劑的優(yōu)勢。

2注意配合使用吡唑醚菌酯是以防效和持效見長,速效和其他針對性的殺菌劑相比還是稍顯不足,最好是配合其他殺菌劑使用或者用復配劑。

3注意使用次數吡唑醚菌酯的作用位點比較單一,所以抗性起的比較快。在使用時一定要控制使用次數,以免加速抗性的產生。

4注意發(fā)生藥害強大的滲透性讓吡唑醚菌酯能很好地與葉片表面親和,大大提升防止效果和持效期,但要注意藥害的產生。尤其在作物幼苗苗圃期,作物生長旺盛且高溫高濕條件,吡唑醚菌酯使用濃度過高會有一定藥害風險。
吡唑醚菌酯的混配安全性相對較高,但是也不是絕對的高,如與乳油或有機磷農藥混配在冬棗、香蕉、芒果等果樹上使用會發(fā)生燒果現象。

雖然在文末稍微給吡唑醚菌酯挑了點刺,但吡唑醚菌酯不失為優(yōu)秀的殺菌劑。隨著其專利的過期,國產化后的市場已是魚龍混雜,農民朋友們在挑選時一定要謹慎一些,盡量選擇大牌大廠的,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發(fā)表于: 2017-11-17 10:13:44 | 只看該作者
非常好的文章  學習了  
發(fā)表于: 2017-11-23 09:32:36 | 只看該作者
學習了,非常不錯!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