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玉米收獲的季節(jié),距離新玉米批量上市的時間越來越近了。 在玉米收儲制度改革、部分省區(qū)實行“市場化收購+補貼”的新機制下,今年的玉米價格怎么樣?老百姓種玉米還能掙錢嗎?未來還能種嗎? 調查:玉米豐產,價格呈斷崖式下跌 這幾天,在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總墳村,村民朱獻朝家里種植的7畝玉米已經成熟。他們剛剛把收獲的玉米全部拉到家,堆在了院子里,眼下要做的就是把玉米的外皮全部掰干凈。 朱獻朝告訴記者,因為雨水比較充沛,今年玉米的產量不錯,就是價格低了點,“去年曬干了以后是八毛五、六一斤,今年干玉米不到七毛錢! 今年是國內玉米取消臨儲收購政策,全面邁進“市場化”的第一年,在總墳村,村民們都知道這意味著什么,但村里95%的土地還是都種上了玉米。 村民朱獻朝:“種植面積沒有減少。因為男同志都在外面打工,婦女在家種點玉米省事。如果種棉花、花生,比較費事! 朱獻朝說,今年玉米算是取得了豐收,但大家卻都沒有豐收后的喜悅,因為按照目前玉米的收購價格,他們很難賺到錢 村民朱獻朝:“比如我,要是在前年,我的7畝玉米就能賣將近10000塊錢,而今年我看連6000塊錢也賣不了。起碼這個玉米要達到8毛錢以上,一畝地能賺錢二、三百,要是低于7毛錢,幾乎就是白忙! 價格預測:下跌是趨勢,8毛錢難突破 中秋小長假過后,北方主產區(qū)逐漸進入新糧“上市季”,加上臨儲玉米“去庫存”力度不斷加大,國內玉米市場價格如期集體“跳水”,尤以華北產區(qū)跌勢最為明顯,當?shù)丶Z商、深加工企業(yè)更是借著今年市場普遍看跌情緒彌漫,肆意壓價。 卓創(chuàng)資訊分析師唐曉霄:“預計會比去年的價格跌15%到20%,F(xiàn)在來看,山東地區(qū)貿易商的干糧主流出貨價就是在7毛8到8毛之間,還是因為新糧上市,企業(yè)和貿易商的心態(tài)都比較看空,價格就一直下跌! 唐曉霄表示,目前玉米價格的運行趨勢基本可以確定,未來新產玉米價格不斷走低的概率很高,國內玉米下跌的趨勢很難改變。 唐曉霄:“華北地區(qū)我們以山東、河南為例,價格就比中秋節(jié)前跌了一毛到一毛二。后期等到華北玉米大量上市、10月份是東北玉米上市,國內玉米還將維持下跌的模式。到春節(jié)之前,價格很難有好轉。年前來看,最高就很難突破8毛這個底線了。” 今年收獲的玉米怎么辦? 卓創(chuàng)資訊分析師唐曉霄建議玉米種植戶,分階段銷售出貨。 唐曉霄:“如果是家里有倉儲條件的,就可以等行情好的時候,階段性出貨。如果說家里沒有這個倉儲條件的,新糧上市以后,應該就及時賣掉,并避免價格下跌帶來比較大的風險。” 明年的玉米會怎樣? 明年繼續(xù)調減玉米1000萬畝以上 農業(yè)部副部長余欣榮表示,在糧食“十二連增”、供求壓力減小、國內外農產品價格倒掛的情況下,國家提高糧價的空間收窄、支持的力度可能減弱。但秋收在即,國家仍然釋放強烈政策信號,繼續(xù)實施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為秋冬種生產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懊髂攴N植業(yè)結構調整,重點作物還是玉米,重點區(qū)域是“鐮刀彎”等玉米非優(yōu)勢區(qū),力爭明年再調減玉米面積1000萬畝以上! 根據農業(yè)部此前出臺的《“鐮刀彎”地區(qū)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玉米調減任務要到2020年完成。也就是說,對玉米的調整是一個較長時間的工作。“調減”將是“十三五”時期玉米的“主旋律”之一。 今年收完玉米的農民,明年該怎么辦? 咱們先來看看農業(yè)部的整體規(guī)劃。 農業(yè)部部長韓長賦曾表示,當前農業(yè)的突出問題是品種結構不平衡,玉米出現(xiàn)階段性供大于求,大豆、棉花、油料、糖料等供求缺口逐年擴大、進口不斷增加。解決問題的思路是: “一!,即保口糧、保谷物;“一減”,即減非優(yōu)勢區(qū)玉米;“一增”,即恢復增加優(yōu)質食用大豆;“一穩(wěn)”,即穩(wěn)定棉油糖自給水平。 在玉米方面,優(yōu)勢產區(qū)的種植戶,比如東北三省和內蒙古等地區(qū),種玉米還是有國家補貼的。(我們也幫大家梳理過玉米生產者補貼政策,點擊可看:秋糧要收獲啦,今年新出了這么多收購和補貼政策,不知道就真虧了) 可是在國家農業(yè)結構調整的大形勢下,也還是要尋求自身的種植調整之策。 非優(yōu)勢產區(qū)的種植戶,尤其是鐮刀彎地區(qū),就更要為減下的玉米地另尋出路了。 不種玉米種什么?農民的收益是否會受到影響? 早在今年4月份,農業(yè)部種植業(yè)司副司長潘文博曾表示,農業(yè)部早已爭取了支持。 潘文博:“農業(yè)部整合了35億資金,重點支持玉米的結構調整,用于鐮刀彎地區(qū)的糧改飼和糧豆輪作的補助。” 社科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宏觀室副主任李國祥表示,大豆、青貯玉米、退耕還林還草都是積極的選擇:“現(xiàn)在一些地區(qū)提出,減少玉米種大豆。在一些地區(qū),鼓勵農民不收割籽粒玉米,而收割青貯玉米作為飼料。在一些生態(tài)比較脆弱的地區(qū),通過啟動新一輪的退耕還林還草的補償?shù)姆绞絹碓黾愚r民的收入。所以,從目前來看,玉米調減還要加大力度。但是在減少的過程中,要考慮到盡可能地不要減少農民收入,要給農民找出新的增收路子、增收空間、增收渠道! 玉米種植調整實例 1. 糧改飼 從去年開始,農業(yè)部在全國30個縣試點“糧改飼”,以全株青貯玉米為重點,推進草畜配套。今年“糧改飼”試點范圍將擴大到整個“鐮刀彎”地區(qū)和黃淮海玉米主產區(qū)的17個省區(qū),目標任務增加到600萬畝。 農業(yè)部開展“糧改飼”試點,主要引導種植全株青貯玉米,同時也因地制宜,在適合種優(yōu)質牧草的地區(qū)推廣牧草,將單純的糧倉變?yōu)椤凹Z倉+奶罐+肉庫”。2015年“糧改飼”試點計劃種植150萬畝,實際落實286萬畝,收儲優(yōu)質飼草料995萬噸,超出預期目標將近1倍。 據農業(yè)部對去年試點地區(qū)的統(tǒng)計,試點地區(qū)全株青貯玉米平均畝產3.5噸,每噸收購均價410元,每畝地收入1435元,比種植籽實玉米增收335元,轉變玉米利用方式,也減輕了玉米收儲壓力;奶牛規(guī)模養(yǎng)殖場全面普及全株青貯玉米,奶牛日均產奶量增加3公斤,成母牛平均單產達到8噸,生產1噸牛奶節(jié)約飼料成本300元,乳蛋白等質量指標也明顯提高;肉牛飼喂全株青貯飼料,每出欄一頭節(jié)約飼料成本近1000元。 目前,國家財政給予每個試點縣每年平均補助資金1000萬元,實施周期是3年。 2. 轉做綠色有機產品 面對玉米價格明確下跌的市場行情,各地玉米種植區(qū)也開始調整種植結構的嘗試。在吉林省興源種植合作社,這里共有400公頃土地,合作社負責人張造力介紹說,原先這些地種的全是玉米,從去年開始,合作社調整種植結構,適度調減玉米種植面積,從農產品的附加值入手,種植綠色有機產品,打造農產品的品質,效益十分可觀。 張造力:“400公頃農產品,全是打造有機品牌,施用農家肥,選好的品種,把住質量關,所以附加值高了。別的地三到四公頃的效益都不如我一公頃的效益。”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xiàn)在 中國農資聯(lián)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