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 狀: 發(fā)病初期,植株外層葉片中午呈萎蔫狀,早晚可恢復;數日后,由于病情加重,外葉不再恢復而癱倒在地,葉球外露,稱為“脫幫”。 發(fā)病原因: 1、栽培地塊病菌殘留。重茬地塊軟腐病菌殘留,長期種菜的地塊多種雜菌殘留。如果將大白菜栽培于這類地塊,就容易發(fā)病。 2、本身帶菌。種子本身帶菌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市場上售出的種子或者是未經消毒,或者是消毒不徹底,因而種子帶菌。這樣的種子即使播在沒有種植過任何蔬菜的地塊,也難免于發(fā)病。 發(fā)生規(guī)律: 在南方溫暖地區(qū),病菌在田間植株上輾轉危害,無明顯的越冬期;在北方,病菌主要在大白菜等留種株、窖藏病株和病殘組織,廄肥以及某此害蟲體趙冬,成為初侵染源。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選用抗病性強的品種,老病區(qū)應淘汰柔嫩、多汁的白幫型易感病品種。 2.合理輪作:在有條件的地方應進行2~3年以上的輪作,盡量不與十字花科作物連作或套作。大白菜前茬作物以水稻、玉米、大麥、高粱、蔥、大蒜、韭菜等為宜。 3.高畦栽培:應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質壤土種植為好。在移栽前15~20天將土壤深翻耙地后起高畦,畦高35厘米左右,以便排水防漬;增加土壤通氣性,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4.適時播種:播種過遲,生長期間氣溫太低,易造成后期結包松散或不結包,影響產量;播種太早,因氣溫太高,幼苗生長緩慢,易引起病蟲危害,降低品質。一般在立秋前后播種育苗為宜。 5.加強肥水管理:施足以腐熟的人畜糞和堆肥為主的基肥。追肥應做到先淡后濃,逐漸增加用量,嚴禁施用未腐熟的人糞尿。進入包心期后,要注意勤灌水,每次灌水不能過多,且隨灌隨排。下雨后應清溝瀝水,做到雨停田干。 6.消除病株:加強田間檢查,發(fā)現病株及時連土拔除,并在病株根穴內撒施生石灰進行消毒處理。 7.化學防治:病前或發(fā)病初可噴農用鏈霉素200-300單位,氯霉素200-400單位,抗菌劑“401”500-600倍液,敵克松原粉500-1000倍液。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在 中國農資聯(lián)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