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冬季管理技術 [復制鏈接]

二維碼

挺:0 | 貶:0 | 收藏: 0 | 閱讀數(shù):2970 | 回復數(shù):0

發(fā)表于: 2014-11-14 14:23: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本帖最后由 心靈驛站 于 2014-11-16 21:31 編輯

小麥產(chǎn)量高低,取決于三個因素,每畝穗數(shù)、每穗粒數(shù)和千粒重。這三個因素乘積的最大值就是產(chǎn)量的體現(xiàn)。通俗說,穗多穗大粒多粒大才高產(chǎn)。
    分蘗,是單位面積內小麥有效穗數(shù)的基礎。冬前分蘗,基本上都能夠成穗。因此冬前管理的第一任務就是保障小麥冬前促苗早發(fā)、促根壯蘗。其次是采取一些必要措施保護小麥安全越冬,以利于明年春季小麥早返青早生長。
    除去品種選擇、播種期、播種密度以及播種質量等等,播種以后還要注意澆水、看苗追肥、鎮(zhèn)壓等措施,以實現(xiàn)小麥壯苗生長的管理目標。
    一、鎮(zhèn)壓,隨著秸稈還田技術的普及,這一措施愈發(fā)重要。大家知道,土壤由土壤顆粒組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土壤孔隙,在空隙之間土壤空氣和土壤水溶液協(xié)調并存。如果土壤濕度大,水溶液多了,土壤空氣就會少;反之,如果土壤水溶液少了,土壤空氣就會多。秸稈還田的麥田土壤空隙多,通透性強,空氣多。在秋冬季大氣溫度隨著寒流過境下降的時候,土壤溫度也會隨之下降,但是,如果土壤溫度出現(xiàn)大起大落式的起伏變化,會對小麥幼苗傷害更大。所以,小麥播種出苗以后,最需要采取的措施就是鎮(zhèn)壓?諝獾臒崛萘枯^小,很容易隨著大氣溫度的變化而變化。通過鎮(zhèn)壓土壤,減少土壤孔隙,把過多的空氣“壓”出來。進而保護幼苗正常生長。另外,通過鎮(zhèn)壓使幼苗根系有一個穩(wěn)固的生長基礎,幼苗生長會更加健壯。
       鎮(zhèn)壓小麥的措施有兩個,一個是在土壤墑情較好時,播后苗前直接用相關器具“壓”地;如果播前墑情不太好,出苗后可以澆一遍水,補充土壤水分的同時,也以水“壓”實土壤孔隙。
    二、施肥,一般情況下冬前不必追肥。如果底肥施用量偏小,小麥出苗以后長勢弱,在越冬停止生長之前則需要追施適量肥料。這需要明白兩個問題,一個是什么時間追施,一個是施用哪一種肥料。前面已經(jīng)提到,小麥冬前管理的首要任務是壯苗早發(fā),多分蘗。沒有充足的養(yǎng)分供應,就難以實現(xiàn)這一目標。但是,小麥有了根系以后,才能吸收追施的營養(yǎng)。也就是說施肥時間不宜太早,應該在開始分蘗以后追施比較合適。如果過晚,小麥根系已經(jīng)停止生長,施用的肥料不能被立即吸收,也只能是浪費成本和加劇土壤污染。至于追施哪一類肥料,要看底肥中缺少什么了,尤其是氮素和磷素,氮少不發(fā)苗,磷少不長根。都需要追施補充,且以速效性肥料為宜。
    三、澆凍水,這是冬小麥一項不容忽視的冬前管理措施。前面提到,土壤孔隙中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氣并存。如果水多氣就少,反過來,水少氣就多。空氣的熱容量小,很容易受大氣溫度的變化影響,水的熱容量大,受大氣溫度變化的影響小。所以,當寒流過境帶來大幅降溫的時候,澆水,可以緩解降溫的幅度,進而保護小麥安全過冬。澆凍水的時間一定要根據(jù)天氣預報實施。過早,待寒流過境氣溫大幅下降的時候土壤孔隙中的水分已經(jīng)蒸騰減少到不足以緩解溫度的下降,麥苗照樣會受到損傷;過晚,尤其是白天最高空氣溫度已經(jīng)下降到0℃以下再去澆水,導致地表積水結冰,對小麥幼苗的傷害更大。因此,澆凍水的適宜時間應該在寒流過境前,日平均溫度穩(wěn)定在3~4℃,晝消夜凍,白天澆水后,夜間地表無積水土壤孔隙中充滿毛管水,此時,對土壤溫度下降的緩解性最強。
    四、防羊啃,這是一個很令人頭疼的問題。撒高毒農(nóng)藥,不說法律風險,效果并不理想;用驅鳥劑,基本不管用;據(jù)說石棉絲對羊的傷害較大,但實際效果也不理想,且污染了自家的麥田。我對此問題關注了很多年,但也一直沒有找到更合適的辦法。這里只能提供幾個思路。一個是在東北林區(qū)應用過的專用牲畜防啃劑,據(jù)說涂刷在樹干上對牛羊馬等牲畜的驅避效果不錯。但問題是如何均勻施用在麥田上。還有一個說法是,小麥越冬期間即便是牲畜把地表面上的莖葉啃掉,也不會影響春季的生長及產(chǎn)量。但實際是這樣嗎?需要試驗驗證。
    馬上就要進入11月份了,寒冷的感覺越來越強,希望本文對大家更好的管理小麥有所幫助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