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貶:0 | 收藏: 0次 | 閱讀數(shù):5211 | 回復數(shù):0
1.開溝。對地勢較低的田塊,在凍害解除后,應盡快開挖排水溝,以降低水位,排除漬水,避免薯塊因積水腐爛,同時盡快提高土溫,促進植株恢復生長。 2.中耕培土。在低溫凍害后,土壤較板結,且濕度大,馬鈴薯在遭受到凍害后,根系的活力會降低。此時,中耕培土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溫,促進根系生長發(fā)育。 3.注意查缺。檢查地下種薯受凍情況,發(fā)現(xiàn)種薯有受凍腐爛的部分時,要注意及時剔除。 4.施肥。施肥應在凍害解除、植株恢復緩慢生長以后進行,切忌在凍害后立即施肥。方法是:對輕度受凍的田塊,可噴施葉面肥,如可用0.2%~0.5%的磷酸二氫鉀(60~80公斤/畝),以增強植株抗性,促進生長恢復。對出苗后中度或嚴重受凍及尚未出苗的田塊,追施沼液、糞水等速效性全肥,或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畝,以促進植株恢復塊莖萌發(fā)。 5.防病。在低溫凍害后,馬鈴薯田間易發(fā)生黃萎病(主要是已出苗部分)及立枯病(主要是播種、已萌發(fā)但未出苗部分)這兩種土傳性病害。因此,除對晚疫病、青枯病等進行常規(guī)的防治外,應采取積極措施,預防這兩種病害。防治方法為: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3%廣枯靈600~800倍液灌根預防黃萎病、立枯。划用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100克兌水60~80公斤或農用鏈霉素(200萬單位)2000倍液噴霧可預防青枯病等細菌性病害的發(fā)生;用80%大生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25%甲霜靈(瑞毒清)400~500倍液可預防晚疫病。 6.注意預防再出現(xiàn)低溫霜凍。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如有霜凍天氣出現(xiàn)的,要在霜前用地膜等覆蓋物覆蓋,霜后撤膜,一般每畝用地膜10公斤,若條件不允許的,要增加熏煙密度,每畝設置4~5個熏煙點。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xiàn)在 中國農資聯(lián)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