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貶:0 | 收藏: 0次 | 閱讀數:5336 | 回復數:2
雖然農產品價格目前被多部委連續(xù)出擊的“組合拳”調控下來了,不過我們判定,農產品價格下跌屬于短期現象。決策層連續(xù)出臺政策調控主導農產品價格,意圖是在希望通過穩(wěn)定市場情緒以控制農產品價格上漲的速度而非方向。 有數據顯示,近10年我國農產品價格指數復合增長率僅5.5%,遠低于我國GDP平均增幅10%。在工業(yè)品與農產品比價嚴重失衡,尤其是我國耕地面積日趨減少、農資成本逐年增加的情況下,國家如果過分打壓農產品價格無疑會損害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農產品價格的價格上漲是一種理性回歸,放遠來看,國內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將是一個長期的趨勢。綜合多渠道獲得的信息,我們預計2011年國內農產品價格同比上漲將不會低于5%,高可以達到或超過10%。 在大宗農產品中,今年最先領漲的當數玉米,從3月開漲一直持續(xù)到11月中旬,緊隨其后是棉花、糖、蔬菜、大豆,其余兩大主糧品種小麥、水稻的漲幅也不小。 在上漲的所有農產品中,高層對玉米和棉花的漲價顯得最為重視,其中又以玉米最為突出。據可靠信息,最近一次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曾特別點名提到了玉米價格上漲問題。 2011年,預計國內玉米的市場依然很不樂觀。雖然官方和民間機構一致預測今年我國玉米獲得豐收,比較前兩年的收成都要好,但因為去年我國玉米大幅減產,今年庫存玉米不足,還經過了很多次的拍賣消耗,再加之,玉米下游飼料、深加工的需求逐年加大,因此明年玉米價格上漲的動力仍然很大。 玉米價格與肉蛋奶關聯(lián)緊密,由于比價關系,一旦玉米價格上漲也會引發(fā)其它兩大主糧——水稻、小麥的價格向上波動。上個月有則來自阿根廷的確切信息——由農業(yè)部部長韓長賦出面,我國已經與阿根廷官方達成明年進口550萬噸玉米的協(xié)定。由于進口的數量較大,曾引起國際國內的普遍關注。 我國今年1—10月進口玉米148萬噸,從進口數字對比可以看出,明年玉米進口幅度必然很大,但是由于我國年消費玉米量龐大,逐年增加消費量也很大,2008年就達到1.5億噸,因此國內豐產和增大進口,都很難確保我國明年玉米不出現短缺。 國際方面普遍看好明年玉米價格,美國高盛集團預測報告稱,“我們的研究團隊預計大宗商品價格將保持高位,而且多種大宗商品的價格都將進一步上漲,其中農產品中玉米最為值得期待。” 綜合國際國內情勢,可以預見,2010年農產品中玉米價格上漲最為難控。 玉米之后,明年上漲幅度較大的應該是棉花。中國棉花協(xié)會預計2010/11年度中國棉花產量為639萬噸,預計國內棉花需求量為1000萬噸左右,產需缺口約為360萬噸——超過全球棉花貿易總量的1/3。而根據我們的了解,今年秋冬交際,我國國儲棉庫存也基本清空,再加上印度出口棉花政策收緊,幾方面綜合起來看,2011年國內棉花價格高位運行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玉米和棉花之外,我們也擔心2010年大豆、食糖價格上漲幅度也會比較難以控制。據中國糧油信息中心的信息,今年大豆進口量將會超過4800萬噸,這樣大豆對外的依存度就已經達到78%。后半年我國食糖進口量也猛增,進口大豆和食糖價格都上漲幅度較大。今年中糖協(xié)方面預計2011年我國食糖產需缺口約為350萬噸。而國際市場方面現在已開始炒作南美的氣候出現問題,并稱對大豆、甘蔗的種植都很不利,因此預計2011年國內大豆、食糖的價格都會有較大幅度的上漲。 與上述幾大預計上漲幅度較大的農產品相比較,明年小麥、水稻兩大主糧的價格上漲幅度應該較小,原因是政府近年來對小麥、水稻的庫存比較大。 蔬菜方面,由于由于國務院出臺的“十六條”中,明確要擴大速生菜生產規(guī)模,也在運輸、銷售等中間環(huán)節(jié)方面有確實的降低成本措施,預計明年的價格上漲的幅度會較小。不過,眼下蔬菜的價格已經很高。 也許最該擔憂的是,如果明年玉米、大豆的價格都真的出現大幅上漲,肉蛋奶的價格是否也會聯(lián)動上漲呢?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在 中國農資聯(lián)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