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貶:0 | 收藏: 0次 | 閱讀數(shù):7653 | 回復數(shù):2
保護地早熟春甘藍栽培技術 早熟春甘藍的保護地栽培是近幾年才發(fā)展起來的,多采用改良陽畦(小拱棚)、塑料中大棚或者日光溫室栽培。 1、 播種育苗 華北地區(qū)一般在1月底播種,采用穴盤育苗或是撒播的形式育苗,苗齡一般在40天左右。 2、 定植前的準備 在秋耕的基礎上,土壤化凍后,按每667平方米施入農(nóng)家肥5000千克,翻土摻勻做畦。地塊不宜過長,一般長8-10米,平畦不宜過寬,以1米寬為宜,這樣較便于管理。各地做畦方式有所不同,但應以能做到合理密植為宜。 3、 定植 定植前5-7天要通風降溫煉苗,經(jīng)過鍛煉的壯苗耐寒性強,適期定植是早熟甘藍高產(chǎn)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般棚內表土溫度達到5℃以上即可選寒流將過、開始回暖時選無風晴天定植。華北地區(qū)適宜的定植期為3月中旬左右,河南山東南部在2月中旬左右。 定植前3-4天將苗床澆透水,定植密度一般在4500-5000株,株行距35厘米×40厘米。定植時先按坑澆水,然后坐苗,切忌定植后大水漫灌。定植后蓋嚴棚膜,晚上再蓋好草簾或紙被等防寒保溫。另外,有條件的地方也可以在定植后按行扣地膜,提高保溫性能,促進早緩苗。 4、 溫度管理 早春定植甘藍時,氣溫較低而又不穩(wěn)定,有時還受寒流影響。為此,定植后要悶棚10天左右,待苗開始生長時,把地膜劃破落地或撤去地膜。隨后開始通風,通風口由小到大,使棚內白天溫度保持在15-25℃,夜間10℃左右,白天棚溫不得超過26℃,定植后20天左右選溫暖天氣撤棚膜,晚上只蓋草簾防寒保溫。 一般來說,棚內溫度要保持在15-25℃,即須有一定的溫差。如果長時間維持在25℃以上,光合作用制造的養(yǎng)分不能滿足甘藍植株在高溫下呼吸作用的消耗所需,溫度越高消耗越多,就必須放開剛包上的球葉(散球),以增加制造養(yǎng)分的光合面積。為促進結球,就要適當通風,降低棚溫,減少呼吸消耗養(yǎng)分的強度,達到養(yǎng)分消耗和積累的供需平衡,養(yǎng)分有所積累,才能順利結球。因為熱空氣比較輕,容易上升,多聚集在棚的最高處,只要在熱空氣集聚的拱棚頂部通風,才能達到通風降溫、降濕的目的。 5、 肥水管理 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緩苗后的幼苗外葉易徒長,結球延遲,甚至只長外葉不結球。溫度超過25℃時,外葉生長過旺,顯得特別肥大,而葉球既小又松散。因此,定植后及時通風、控溫和適時撤棚膜是早熟甘藍獲得早熟、豐產(chǎn)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切不可任其高溫、高濕而影響早熟。另外,定植后夜溫控制在10℃左右,幼苗雖能緩慢通過春化,但積溫不夠,不可能發(fā)生未熟抽薹。 定植后塑料棚內氣溫低,蒸發(fā)量也不大,一般不急于澆緩苗水。幼苗開始生長時可進行中耕,提高地溫,以利于控制外葉徒長。撤膜前1-2天選晴天上午澆水,有條件的地方可澆稀糞水。這一次澆水量要小,畦尾不存水,免得水大降低地溫。過2-3天后開始中耕,中耕深3-4厘米,在苗周圍劃破地皮即可達到保墑和提高地溫的目的,注意不要傷根。適當?shù)亩酌绾,大多?shù)植株已進入蓮座后期,這時要隨水追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5千克或硫銨20千克,有條件的地方也可以澆稀糞水。以后每隔10-15天澆1次水,連澆2-3次,就可以收獲上市。每次澆水要選晴天上午進行,水量可稍大一些,但不可大水漫灌。 對于早熟春甘藍的肥水管理,凡是易裂球的品種,在管理上需要強調的是進入包球期澆水要及時、均勻,澆水時間不可間隔過長,尤其在包球后期葉球比較緊實時,澆水要小、要勻。如一次澆水的時間間隔過長,下一次澆水必然造成大面積裂球。其原因是:葉球的外部葉片由于缺水,處于緩慢生長狀態(tài),而澆水后葉球的內部葉片迅速分化、生長,必然把葉球外面的葉片頂破,造成裂球。 6、 收獲 一般早熟甘藍葉球長到400-500克即可收獲上市。但在市場價格平穩(wěn)且尚未裂球的情況下,可適當晚些上市,因為在適宜的溫度和良好的管理條件下,每個葉球每天能增重40-50克,有利于增加產(chǎn)量,提高產(chǎn)值。 7、 保護地早熟甘藍的栽培需要注意一下兩個問題 (1) 要合理密植,以提高產(chǎn)量。 (2) 要適時早定植、早撤膜、早追肥、早管理。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
Copyright © 2008-現(xiàn)在 中國農(nóng)資聯(lián)盟 版權所有 網(wǎng)絡經(jīng)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